教育学部 (田家炳教育书院)

“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总结暨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启动大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02-02  浏览次数:10

2024年1月31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作为专业支撑的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总结暨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启动大会在田家炳教育书院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八桂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全面系统总结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成功经验,启动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伍锦昌,首席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孙杰远,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48名成员,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50名学员,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管理团队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曾晖主持。

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以下简称摇篮工程)承办单位为首批48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学员代表纷纷发表感言。首批学员代表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林波表示:“因为摇篮工程,学员们不断地“蜕变”,从平凡到优秀到卓越,变得愈发地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敢实践、敢试验、敢创新,正在成长为摇篮工程所期待的那个‘家’,并将一如既往地躬耕教育一线,弘扬教育家精神,服务八桂教育。”第二批学员代表柳州市铁一中校长龙玫进行发言时表示:“非常感谢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师范大学始终将培养具有高尚人格魅力、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教学思想、深厚学识修养、创新创造能力、卓越办学实践的八桂教育家作为目标,并为广西一线教育工作者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平台。首批八桂教育家是广西基础教育领域的先锋、楷模,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对学员们来说,是一次深刻修行,第二批学员们将“寻道始艰,问道终美;所遇见喜,所学愿成;唯担使命,砥砺奋进。”

孙杰远校长系统总结了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从历史维度来看,摇篮工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领军人物;从意义维度来看,摇篮工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创举,其关注知识结构、思维结构、能力结构的重构、重组、重塑,这一独特的培养理念和培养范式开创了先河;摇篮工程对提升广西基础教育水平和广西师范大学的美誉度、影响力以及内在发展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价值维度来看,摇篮工程是广西基础教育的一种文化景观,承载着基础教育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希望学员们成为文化传播者,散发八桂教育的文化记忆和思想。对于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员,孙校长寄语四点:这是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内在要求和发展目标的一种起点;这是摇篮工程学习者应该拥有的内敛、自律、高尚、协同的一种气质;这是兼具综合性、内生性、共生性的学习,将多元融合的文化内化于心的一种文化;这是带动个人发展、学校成长、影响社会的一种力量。

会上,伍锦昌副厅长高度肯定了首批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成效。他表示,摇篮工程旨在大力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它既是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的教育回应,也是广西基础教育实现腾飞的战略工程。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摇篮工程,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指导,优先支持,有效监督,旨在将该工程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培养示范性项目。首批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成功实施,是新时代教育家培养和教育家精神彰显的重大成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创新型实践。他鼓励学员们秉承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教育家精神,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实创新、踔厉奋发,坚持躬耕教坛的使命担当,做教育家精神的身体力行者、率先垂范者,力争成为广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大先生”。

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员还开展了“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八桂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学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学习、感悟,深度分享了“如何修身、求学、提质、为师,乃至弘扬教育家精神、追逐教育梦想、实现教育变革”等精彩内容。

据悉,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2017年启动,培养周期为5年,旨在通过“道德反省与重塑,理论融通与重构,实践探究与关照,思想创生与行动,社会影响与认同”等培养阶段造就50位“摇篮人”。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培养周期将调整为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下,广西师范大学将汲取首批摇篮工程的成功经验,继续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专业优势,全力抓好摇篮工程各项工作,引领广西教师教育创新实践,努力推动八桂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1 活动现场

图2 首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员合影留念

图3 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员合影留念

地址:中国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电话:0773-5848086

Copyright © 广西师范大学 (桂ICP备05000954号) 教育学部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