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学部权方英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ggressive Behavior》(SSCI,IF = 2.7,中科院升级版2区 )在线发表题为“The mediating role of 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in social exclusion affecting aggressive behavior”的学术论文,权方英副教授、2022级社会心理学硕士生周家宇分别为第一、第二作者,张姝玥教授和江西管理职业学院的王露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的资助。
根据攻击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攻击。直接攻击主要是指外在的攻击行为,如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如咒骂、殴打)。间接攻击是指以隐蔽的方式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说某人的坏话,在某人竞选公职时投票反对某人,或破坏他人的东西)。在全球范围内,直接和间接攻击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具有严重危害。研究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机制对预防或干预这种行为至关重要。引发攻击的风险因素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情境的。例如,社会排斥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令人沮丧的人际关系。高中生的情绪具有半成熟和半认知的双重特征,情绪的多变性可能使他们对排斥格外敏感,从而更容易体验到攻击感。因此,了解社会排斥与攻击之间的联系及其背后的机制至关重要。
该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时间需求威胁模型、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探讨了敌意归因在长期和短期层面的社会排斥中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一通过问卷法开展研究,结果发现,特质敌意归因在长期社会排斥与攻击倾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二通过实验法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启动Cyberball范式后的短期社会排斥仍能通过状态敌意归因的中介作用影响直接和间接攻击行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社会排斥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并强调了特质和状态层面的敌意归因在被排斥之后所导致的攻击行为方面的作用机制。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一般攻击模型、、时间需求威胁模型和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等,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干预中学校园中的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具有重要实践启示。
论文信息:
Quan, F., Zhou, J., Gou, Y., Gui, M., Wang, L*., & Zhang, S*. (2024). The mediating role of 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in social exclusion affecting aggressive behavior. Aggressive Behavior, 50, e22169. https://doi.org/10.1002/ab.2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