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之际。11月27日,教育学部顺利在雁山校区开展第二届“雁园争鸣”研究生学术论坛。广西师范大学学校研究生院、社科处等相关负责人以及教育学部党委负责人、学生工作负责人、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部长、研究生辅导员以及研究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
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在开幕式上的致辞指出,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教育学部一直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其中“雁园争鸣”研究生学术论坛就是生动的实践。教育学部党委负责人指出,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教育学部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活动,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持续开展“影响力教育论坛”“独秀研究生”学术沙龙“深度赠阅计划”等品牌活动,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推动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增加思维碰撞的机会,激发同学们钻研学术的热情,促进多学科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融合,以及在促进思维创新、论文写作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强调,学部将继续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为喜迎建校90周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开幕式后,王枬教授作题为“研究生的学习与成长”的学术讲座。王枬教授从“研究生是谁”“研究生为谁”“研究生何为”三大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研究生应该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实习学者和研究者,对研究生的五大期望,即多想,多看,多问,团队合作以及遵循学术伦理、遵守学术规范。其次,王枬教授认为,研究生就是要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勤于思索、勇于钻研,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此外,她也对研究生提出了明确自我的“四观”建议,即明确自身的人生观、学习观、研究观和专业观。最后,她强调,研究生是通向学术工作的第一步,这个阶段主要是“进德修行”,“进德”主要是敦品力行,“修行”是指求学问道。随后的讨论交流环节,与会学生积极发言,就“如何进行科研选题”“如何阅读文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校外研究生开展跨学校学术交流。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王天健通过线上交流的形式作题为“论‘生命自觉’的实践逻辑——基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讨论”的发言,以“教育实践逻辑”为基本立场来解释“生命自觉”作为一个独立概念或价值导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航以“为什么和声能诱发音乐情感?——音乐协和性的作用及其认知机制”为题作演讲,运用了心理语言学、音乐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三个角度,分析壮歌训练或长期的壮歌文化熏陶对壮族人音乐知觉、语言加工和思维流畅性方面的迁移作用,从而挖掘、宣传并推广壮族山歌在音乐美、语言美和认知美方面的优秀文化特征;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冯晓慧从“极性说可以取代干扰说?——概念隐喻一致性效应的理论比较”进行分享交流,她运用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和比较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此研究成果,对研究生的学习具有启发作用。
当天下午,第二届“雁园争鸣”研究生学术论坛分为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3个分论坛进行汇报交流,评委老师对汇报的学术论文逐一点评。并强调做研究要考虑其现实意义以及注意实验之间的联系来佐证研究假设;论文写作要讲究规范性,研究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规范意识,并且论文要聚焦某个具体问题,不能空谈;在研究中引用大量文献是值得学习的,研究生更应扩大自身的阅读量;研究生要做到关注现实,富有人文关怀,自觉阅读和查找大量的文献,要加强论文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分析;要端正学术态度和遵守学术规范,提高学术能力和增加学术创新,不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术论坛是研究生培养“提质创优”工程的重要举措。据悉,教育学部自2021年8月起开展学术论坛前期策划及学术论文征集、初选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共收到104篇学术论文。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的匿名评选后,共选出20篇优秀论文结集并作汇报,营造了浓厚的研究生学术氛围,达到了通过学术论坛引领学生风尚的预期效果。
文/闭嘉欣、蒋永丽
开幕式
学部党委负责人发言
王枬教授作专题讲座
研究生作学术汇报
教育学分论坛合影(一)
教育学分论坛合影(二)
管理学、心理学分论坛合影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