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百位”心理学家大讲堂第二十五讲——林文娟教授作题为《静水深流 初心不变——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的专题报告

2023年4月28日下午,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心理学会协办的“百年百位”心理学家大讲堂第二十五讲顺利在线举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文娟教授作了题为《静水深流 初心不变——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的专题报告。本次讲堂由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积家教授主持。

林文娟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开创中国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领域、社团和社会工作经历以及学术感悟四个方面展开本次报告。

图1 林文娟教授作报告

据林文娟教授介绍,1960年林教授考上南京大学生物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就读本科。就读期间,因深受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激励,林教授立志要像居里夫人一样献身于科学事业。1965年,林教授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工作,后跟随汤慈美教授开始筹建中国心理学界的第一个生化实验室。1985年,林教授受邀前往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工作和学习,并攻读博士学位。在“程序诱发行为”的课题研究中,林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程序诱发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发现和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该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1990年林教授被授予博士学位,她在博士期间完成的“激素、递质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获得了199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2年,林教授辞去澳大利亚的工作决定回国,对于朋友们“回国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观点,林教授这样回应:“芝麻是在自己地里种的,而西瓜是在别人地里种的,我愿意在自己地里耕耘。”

关于中国心理神经免疫学的学科和研究,林教授讲述了在国内开创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 PNI)研究、条件性信号免疫、情绪应激与免疫以及炎性免疫与抑郁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992年回国后,林教授在国内开创了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对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研究和争议,林教授进行了条件性免疫增强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心理信号抗体免疫增强的动态过程、规律和机制,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提供了新的证据。在情绪应激与免疫的研究方面,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种新的情绪应激模型,据此设计的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免疫水平、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为验证炎性细胞因子假说,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建立了慢性应激和慢性炎症所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模型,其相关研究工作获2016 Wiley-IPCAS心理科学卓越奖。

在从事社团和社会工作方面,林教授从1997年至2009年连续三届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林教授定期召开全国生理心理学大会和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讨会。在“人脑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座谈会上,林教授阐述了左右脑功能协同和整合及其代偿作用,为素质教育实践指明了正确方向。林教授还改革了《心理学报》的审稿制度,将编委会终审制改革成编委责任制,将《心理学报》的评分提高至SCI Q3。

在谈到自身的学术感悟时,林教授强调了“静”和“净”两个字的作用。“静”是“静以生悟,静能生慧”,即要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尽心做学问。“净”是“不求功利,但求是非”,即要摆脱功利的束缚和诱惑,诚实做学问。另外,林教授还分享了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内科医生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心态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由此,林教授认为,心理学是生命科学中最有趣、最深奥、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讲堂的总结部分,主持人张积家教授总结道:林文娟先生是我国神经免疫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她在国内最早呼吁发展心理神经免疫学的文章,受到了中国科学领导的重视,催生了中国神经免疫学的学科领域,在世界心理神经免疫学的发展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林文娟先生还是我国生物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她与汤慈美先生建立了我国心理学界第一个神经与生化实验室,在条件性信号免疫、情绪应激与免疫、炎性免疫与抑郁三个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发现。林先生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社会变化最为剧烈的中国,开辟了心理神经免疫学的学科领域,为心理学和社会服务扩展了广阔的空间。林先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着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的高尚品格,先生以自己的学术贡献和高洁品格在国人心中筑起一座丰碑! 

图2 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积家教授主持

文/王梓宁 李莹

审核/余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