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下午,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心理学会协办的中国“百年百位”心理学家大讲堂四十四讲顺利在线举办。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教授作了题为《应用驱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评价的嬗变及应对》的专题报告。本场报告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韦义平教授主持。
图1 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教授
在讲座的开头,张敏强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教学以及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统计事业发展的领悟。张教授提到自己是由数学专业跨专业进入心理学领域的,他认为自己的跨学科背景可以凝聚各专业的优点,从而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张教授将“坚持”和“专注”作为40年以来职业生涯的信念,提出只有保持专注才能在专业上取得更深入的发展。此外,张教授还强调了情怀的重要性,认为学术研究需要有情怀和胸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随后,张敏强教授谈到了政策、社会形态和科技发展给心理测量评价带来的挑战。在政策和社会形态方面,张教授通过列举政策文件来探讨近年来高考改革对学生评估和选拔的影响。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专业发展,还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为公平选拔人才提供支持。因此,张教授提出问题:心理测量从业者是否能够为改革做出贡献、促进测量工具和方法公平和创新?张教授认为这对心理测量是一个挑战,并且这样的挑战对于心理测量的发展十分有利。在科技发展方面,张教授主要讨论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他认为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和能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张教授也认为,心理学与统计学的结合对人工智能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张教授通过高考改革政策、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高考大数据分析、评价要求及模式改革等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论述了心理测量在教育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张教授也提出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似乎还没有完全具备区分所有考生不同能力层次的功能,心理测量有责任服务于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张教授针对心理测量如何促进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策略。第一,应该利用好教育大数据,建立一个互通的且有统一计量标准的测评数据平台。第二,要注重研究与开发新的方法。随着教育教学、教育考试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表现标准建立方法难以满足改革的需求,需要研究并建立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并存的表现标准,具体来说是依靠潜变量建模、通过聚类分析和项目反应理论相结合。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更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评价、教育考试改革的初衷和本质。此外,张教授还介绍了无锚人、无锚题等值模型、采用IRT衡量试题质量的参数、基于IRT的试卷与考生水平匹配分析等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在讲座的结尾部分,张敏强教授总结道,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让所有参与改革的人都得到改革的红利,既要让考生得到更加公平的评价,又要使心理测量能够投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体现其应用价值、提升其学科地位,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2 广西师范大学韦义平教授主持
主持人韦义平教授总结道:张敏强先生敏锐地觉察到了时代的需要,毅然决然、锲而不舍地投身于教育心理统计测量领域,投身于高考改革领域,并做出大量标志性的成果,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如何选择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张敏强教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一是要觉察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求,二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张敏强教授以执着的情怀专注于心理教育测量统计的理论、方法、创新及应用,40年的研究之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我国心理教育测量统计学的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