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实验室概况

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简介

人脑是自然界最复杂、最高级的集成系统,它赋予了人类特殊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智能系统,认知神经功能是人脑功能的硬核。在遗传、教育和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认知神经功能的发展变化规律是当今科学研究最具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问题之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伟业,都对中国心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了适应全球科技前沿和我国心理学发展趋势,揭示民族边境地区儿童青少年认知神经发展机制及其在教育、社会领域中的科学应用,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广西师范大学建设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实验室以培育广西民族边境地区“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遵循,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聚焦民族文化相关的知觉、记忆、注意、学习、言语和情绪等领域的认知加工和神经机制,重点研究在复杂时空背景下各种社会认知、社会交往过程形成和发生的社会心理、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与干扰、处境不利儿童心理与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综合采用田野调查、质性分析、问卷调查、行为实验、社会网络分析和脑功能研究等多种方法,推进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和特殊群体的认知能力、情绪社会学习和积极心理健康促进的应用转化。

根据研究目标和任务,实验室具体划分为基础心理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社会心理研究三个主要方向。

基础心理方向

聚焦知觉、记忆、注意、学习、言语和情绪等领域的认知加工和神经机制研究。以正常个体为被试,设计各类行为、认知和神经科学实验,通过对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倾向、反应时、注视点和眼跳、脑电变化、多导生理指标等的分析,研究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脑与神经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意瞬脱、内隐认知、语音加工、虚假记忆和前瞻记忆等的电生理特征及机制的研究,呈现出心理学与脑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

发展与教育心理方向

聚焦边疆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认知和社会化发展、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领域。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结合实验、量表、问卷、社会网络等多种方法,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揭示教育情境中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具体内容包括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价值观形成、品德培养过程与规律、学习心理、心理发展评估、心理健康促进等,呈现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心理学支撑的特色。

社会心理方向

聚焦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心理、社会适应、社会角色认同和社会行为等领域的研究。以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中的被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量表等多种方法,探讨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规律及其隐藏的内在心理机制。在人际关系、生命意义、特质敬畏、互惠孝道,自传体系与道德情绪等促进亲社会行为以及预防攻击与排斥行为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并形成特色,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融合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优势。

2014成立以来,实验室依托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自治区心理学博士点建设培育单位的学科支撑,充分发挥广西心理学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广西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广西教育厅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等机构的辐射作用,建成了近20个功能研究室,主要包括基础实验室、感统训练实验室、行为观察室、数据统计分析室、经颅直流电刺激实验室、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实验室、沙盘游戏实验室、眼动与脑电实验室、个体行为实验室、团体辅导实验室、压力与健康管理实验室、RGI脑电实验室、综合研究实验室等。2018年以来,实验室年均投入实验室运行经费二十余万元,累计投入建设经费五百余万元,实验室占地面积超过1000多平方米。

实验室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及美国孟菲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聘请张积家教授、莫雷教授、李红教授、何清华教授等优秀专家加盟指导,与国内外心理学相关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建立了学科背景互补、人员梯度合理、以专职人员为主的老中青结合的优秀人才队伍,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深厚潜质,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心理学类高校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区域范围内心理学创新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心理学应用转化的重要基地。(更新时间:202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