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学术交流

中国“百年百位”心理学家大讲堂第八讲——朱滢教授作题为《文化怎样影响自我在大脑中的表征》的专题报告

2022年9月9日上午,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心理学会协办的中国“百年百位”心理学家大讲堂第八讲顺利在线举办。朱滢教授作了题为《文化怎样影响自我在大脑中的表征》的专题报告,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积家教授主持。

图1 朱滢教授作报告

朱滢教授从学术经历和学术研究领域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心理学人生。朱滢教授出生于广西柳州,自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深受唐鈛、周先庚、孙国华等名师的指导。朱先生用“珍惜时间,不断求新知”概括自己的优点,他主动与国内外数位学者保持学术交流、进行创新探讨、研究前沿问题。朱先生这种“主动求学问”、“积极求创新”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术研究方面,朱滢教授从记忆研究、自我研究两方面进行介绍。从1982到1999年,朱先生主要从事记忆研究,由重复国外学者的研究到逐渐开展中国本土化的研究。由于实验仪器缺乏,朱先生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开展记忆研究。例如,用继电器、木箱子做成简陋的速示器研究再认与补笔的启动效应。为了学习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1983年朱滢先生到美国密西根大学进修一年,跟随著名学者克瑞克(F.Craik)教授学习先进的记忆研究方法。在此后的记忆实验过程中,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一直与克瑞克教授保持联系,讨论记忆研究问题,获取最新的研究资料,增强了学术自信。

从1999年到2007年期间,朱滢先生深耕于自我的脑成像研究领域。此前,克瑞克教授发现,情景记忆编码在左侧额叶而自我提取在右侧额叶。朱先生进行了中国人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发现中国人的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都激活了内侧前额叶,而西方人仅自我参照激活了内侧前额叶。朱先生关于文化、自我与脑的研究,首次证明文化影响自我的脑功能组织,为文化神经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也为中国文化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石。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朱滢先生也不忘对年轻人提出几点寄语,提醒学者需持续关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与其他学者保持联系,寻找文化差别的研究范式。先生寄语年轻人:(1)每年都要做实验,每年都要写文章,做实验尽量用先进技术;(2)多多联系国内学者,多多联系国外学者。朱先生认为,在与国外学者交流的时候,不止是一个相倚为强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碰撞的历程。

主持人张积家教授指出,在北京大学的心理学科发展历程中,朱滢先生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先生为心理学科的发展呕心沥血,为心理学科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力量。朱滢先生谦和严谨、不慕虚名,持之以恒在实验心理学领域辛勤耕耘,先生重视研究法、善于学术交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坚持与其他学科对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实验心理学的奠基者和学术宗师之一。先生也因为对中国人的记忆、自我与脑的研究,在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丰碑。

图2 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积家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