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下午,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心理学会协办的“百年百位”心理学家大讲堂第三十三讲顺利在线举办。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作了题为《虚龄八十未虚度 苦难过后展宏图——进入心理殿堂61载回顾》的专题报告。本场报告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积家教授主持。
图1 郑日昌教授作报告
郑日昌教授从动荡的大学时代、黑色的煤矿生涯、研学与留学生活、工作与教研成果和忙碌的退休生活五个方面进行报告分享。
动荡的大学时代。1962年,郑教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成为该系第一次从理科招生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张厚粲先生的热情和敬业就深深影响着郑教授。大学期间,郑教授每学期都要去农村劳动,真正上课时间很有限,课余时间经常去图书馆翻阅心理学杂志。那时心理学界深受斗争哲学影响,郑教授写的《情感和认识能脱节吗?——对“试论情感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一点疑问》在《心理科学》发表,成为他的第一篇心理学文章。
黑色的煤矿生涯。艰苦劳动磨意志,1968年,响应知识分子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伟大号召,郑教授被发配到抚顺胜利煤矿井下劳动,主要工作是技术含量很低的体力活。煤矿事故层出不穷,1970年,郑教授因祸得福,喜结良缘。从1968年到1978年郑教授整整当了十年零两个半月的采煤工,他把这十年多的苦难作为了自己的财富,他认为正是这段经历的感悟,促使其后来创立了阴阳辨证疗法。严冬过后是春天。1978年夏天,郑教授从报上看到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的消息,顺利考入高校师资研修班,结束了十年零两个半月的煤矿生涯。
研学与留学生活。研修班有幸当助教。1980年,学校安排郑教授给心理测量课的老师当助教,这段工作经历对他未来授课颇有帮助。1985-1986年郑教授在美国教育测验中心、匹兹堡大学、大学考试中心作访问学者二年,九十年代又先后去比利时国际汉字笔迹学研究所和英国彻斯特大学合作研究各半年,所合作的汉字笔记研究成果曾获欧洲笔记协会大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年,访学期间,郑教授学习了员工援助计划EAP和催眠治疗技术。2018年,在中国EAP行业20周年峰会上,郑教授获得了国际协会中国分会颁发的荣誉贡献奖。此外,其还与休恩(Gail Huon)教授合作开展青少年节食研究,成果分别用中英文在国内外发表。
工作与教研成果。在担任班主任和行政工作期间,郑教授展现了出色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才能和贡献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和肯定,后来被邀请担任副系主任。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设心理测量、心理咨询课程,创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出版中国第一部《心理测量》,该书的第二版《心理与教育测量》被教育部指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主要参考书;出版的国内第一本《学校心理咨询》教材,是其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努力的巨大成果之一。亲手创办以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己任的讲心堂,为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奔走传道、不遗余力,推动了高考改革和人才测评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建立。郑教授整合西方认知疗法、人本疗法和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后现代建构主义哲学,并吸取中国古代太极阴阳思想和中庸之道的精华,创立了具有东方特色的阴阳辩证辅导的理论和方法。
忙碌的退休生活。除了讲课和写书,周游世界是郑教授退休后的主要活动,每天忙碌并幸福着。“自强不息,自得其乐;与人为善,与时俱进。”这既是郑教授的座右铭,也是他对自己近八十年生涯的总结。不用扬鞭自奋蹄,而又能知足常乐。
在讲堂的总结部分,主持人张积家教授指出:郑日昌先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心理测量学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拓荒者,是中国心理测量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是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拓荒者和带头人之一,是中国考试研究和高考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是中国人才选拔和测评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先生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是国内第一家面向社会的心理学服务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先生提出并阐释了全人教育模型;明确提出了健康就是适应的健康观,主张机体和环境的动态平衡;主张用心理辅导来代替心理咨询的术语;提出幸福的二因素模型,要增加幸福感,一是要努力争取成功,二是要适当降低欲望;创立了阴阳辨证疗法,主张万事万物间有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动,此消彼长。阴阳适度,动态平衡。这些看法均是非常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很多看法已经成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在学界和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先生在教育、心理学和管理领域都具备出色的能力和独特的见解,他的工作和成就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培养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和提升社会心理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纵观郑日昌先生跌宕起伏、色彩纷呈的学术人生,张积家老师认为先生的成功主要基于以下四点:正确面对苦难,自强不息;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思维深刻敏捷,具有批判性,善于捕捉学术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先生人格的写照。先生以他在心理学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杰出贡献,在国人心中矗起了一座丰碑。
图2 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积家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