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研究进展

张积家教授研究团队在《教育文化论坛》发文提出族群边缘作为观察和理解民族共同体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最佳视角

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为我国民族教育和民族心理研究确立了远大目标与明确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意识范畴,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遵循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发展的规律,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效果。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高校认知神经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积家教授在《教育文化论坛》2022年第4期发表《族群边缘: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发展研究的最佳视角》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自动形成了不同的族群。处于族群边界的个体或群体构成了族群边缘。在族群边缘,族群的特征被凸显了出来并处在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之中。因此,族群边缘成为观察和理解民族共同体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最佳视角。文章指出,我国处于族群边缘的群体包括跨界民族、族际通婚者及其子女、走廊民族、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人口众多民族的不同支系或民系、未识别民族和族别识异的民族、双文化者。文章还提出了族群边缘研究的重要领域,如历史记忆、共同语言、根基性情感、民族内隐观和民族认同等。作者认为,透过族群边缘能够明晰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文下载:

族群边缘: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发展研究的最佳视角_张积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