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科研通告1

【成果动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二)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组截至目前阶段性成果主要聚焦五大方面问题:一是聚焦教育强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家精神,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二是聚焦中国教育学系统创新与自主构建问题,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三是聚焦共生教育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探索;四是拓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构建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创新的多个触角;五是聚焦课程与教学变革问题研究,深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探索研究。

系统研究教育强国战略与建设问题,探讨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深入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都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最具解释力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可以说,新时代最大的教育现代化问题就是教育强国,最大现代教育发展问题就是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最大的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问题就是教育家精神的阐发、弘扬、培育与践行的问题。对此,课题组持续深化研究,完成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变革:可为、应为与何为》(载《学前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孙杰远)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变革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这要从可为、应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育强国战略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方向引领、生成动力和实践基础,此乃可为;基础教育变革推动儿童健康成长、时代新人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类文明赓续,以达成教育强国目标,此乃应为;系统把握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之向、思维之度、创生之基,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增强基础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以坚定中国特色教育自信为支撑点,通过基础教育变革更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最终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赋能,此乃何为。


《论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支持系统》(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孙杰远等)

文化支持系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部动力。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及其关系结构共同构成影响教育发生发展的文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供给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结构和建构文化场域的重要功能。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精神引领和文化总纲,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文化建设,协同促进中华优秀家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现代社会文化体系,整体构建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文化支持系统。


《教育强国视域下的大学画像:价值、方法与要素》(载《教育科学》2024年第4期,孙杰远等)

迈入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新征程,大学发展必然形成崭新画像。大学画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大学发展态势,助力大学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构建系统思维、践行社会价值。大学画像以大学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论、共生理论为理论方法,构建应用系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与应用基础。大学画像以普遍性、关键性、客观性、可获得性为要素选取原则,从价值、条件、产出三要素出发,旨在科学系统地刻画大学核心竞争力全貌。


《教育强国视域下中国教育的变革之道——从工业教育时代步入智能教育时代的系统跃升》(载《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1期,高书国)

教育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产物,工业时代的教育带有其明确的先进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对于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带来最为深刻的挑战和影响,二者之间正在演义进化、加快催化和实现转化。与英美德法四大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不同,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其内在逻辑、总体目标和战略优势,需要从总体战略、系统工程、制度创新、生态创建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加以推进,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论教育强国建设的探索历程、基本遵循与创新路径》(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王鉴等)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变革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这要从可为、应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育强国战略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方向引领、生成动力和实践基础,此乃可为;基础教育变革推动儿童健康成长、时代新人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类文明赓续,以达成教育强国目标,此乃应为;系统把握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之向、思维之度、创生之基,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增强基础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以坚定中国特色教育自信为支撑点,通过基础教育变革更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最终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赋能,此乃何为。


《论教育家精神》(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孙杰远)

教育家精神是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教育家精神在教师个体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教育境界等方面体现其内在价值体系。理想信念作为价值底色、道德情操作为重要尺度、育人智慧作为实践力量、躬耕态度作为动力支持、仁爱之心作为情感基调、弘道追求作为发展方向,构成为教育家精神结构的生动表达。推动教育家精神之生发,需围绕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和结构,以三“立”、三“教”、三“心”、三“情”为实践维度,进而充分展现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独特性和时代性。


《教育强国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建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载《中国教育科学》2024年第2期,覃创等)

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须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来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结构框架可划分为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其具有持续发展性、多维复杂性、动态调控性的特征,体现出自我优化、动态赋能和政策引领的驱动逻辑。可从三方面探寻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建构路径:坚持有机整合,促进基础教育内部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协同发展,形塑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态场域;聚焦政策落实,强化基础教育生态建构的治理效能。


《扩优与提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涵重构与实践取径》(载《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10期,杨小微等)

基础教育学校的扩优提质是对教育部最新政策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在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发展到亟待扩充优质、普遍提质的背景下,试图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与格局重构的重大举措。为此,要从教育的特质出发,对经济学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加以确切地阐释、转义和重构,由此确立基础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重心;同时要依据高质量发展的原理,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三方面的变革实践来推动和达成改革目标。


《高质量育人:基础教育质量变革的目标与路径探寻》(载《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第11期,徐冬青)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基础教育质量变革是一项复杂工程。我国中小学在学业质量问题上需要走出认识误区,探索新的理念、目标和路径。基础教育质量变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学业质量为基础,以育人模式为核心,以专业活动有效性为保证,以师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感为终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文化、评价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去探寻以质量变革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教育家精神坐标的名校长培训体系建构》(载《教学月刊•中学版》2024年第Z1期,费蔚)

校长是学校的领头人,应当成为教育家精神的积极践行者。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群体所共有的精神特质的写照,是教育家内在本质的精神表现。它既有价值表达,也有实践逻辑,更有精神气象。名校长培训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坐标,使其既能够引领培训目标,又能够浸化于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实施的全过程,促进校长“成人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