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17期】谈谈被曲解的“延迟满足”教育,正确的做法是……

发表于 2023-05-16

很多家长都关心一个问题:如何在早期预防孩子的成瘾行为?玩游戏上瘾、上网成瘾、吃零食上瘾等有成瘾行为的孩子很多,他们或许会出现以下情形:

“你不给我买我这个,我就哭,呜呜呜~

“你不给我看电视,我就不写作业”

“我要吃肯德基,不然我就不上学”

……

什么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预防成瘾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延迟满足,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教育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而是教会孩子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说到“延迟满足”,就不得不提一下儿童心理学中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 Walter Mischel 博士做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实验。他把一群孩子关在一个小房间里,每个人发一个棉花糖,告诉他们:棉花糖可以吃,但如果你等待15分钟,就可以得到两个棉花糖;如果抵制不了诱惑,把手上的糖吃掉,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在随后十几年的跟踪研究中,他发现:那些等待研究者回来的孩子们,在今后人生中,表现均优于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包括人际关系、SAT成绩(俗称“美国高考”成绩)、同学评价等等。

Walter Mischel 博士认为:那些等待研究者回来的孩子,有一种很强的能力——“延迟满足”。这种能力使他们抵抗美食的诱惑,也能在人生过程中,更好地抵制诱惑和歧途。

2012年罗彻斯特大学的一项实验发现,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更安稳、更熟悉,且他们能确信研究人员会带给他们第二颗糖,那选择“延迟满足”的孩子人数会大大增加。这一实验动摇了棉花糖实验的根基,因为“延迟满足”很可能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原因则是对环境和外部世界的信任、较为良好的认知能力。

2018年,另一项知名研究再次对“棉花糖实验”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发现了几个结果:

孩子4岁时表现出来的延迟满足能力,与他们15岁时的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被这种相关性影响的人数只有“棉花糖实验”中反映出来的一半;在考虑了家庭背景、早期认知能力和环境影响之后,受这一效应影响的人数下降了三分之二。另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父母本身的学业成绩、认知能力水平没有考虑进去。一旦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延迟满足对于孩子抵御诱惑以及自控力培养的效果很可能会变得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延迟满足”更可能是作为一种结果,即父母本身较为优秀,且成长环境良好、得到足够多关爱的孩子,他们普遍会表现出更强的延迟满足能力,同时有更好的自控能力和有更杰出的成就。

“延迟满足”与“适时反馈”

当下,有许多父母着眼于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为了让孩子将来更优秀,总是在拖延和推迟对孩子的承诺,殊不知,如果让孩子一次次满怀期望又变得失望,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压力中长大的孩子,前额叶和边缘系统会受到压抑,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可能会较差,更可能失去对世界的信任,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和负面情绪之中。

建议父母区分和掌握“延迟满足”与“适时反馈”两种不同的策略。

“延迟满足”是把本应得到的回报往后延,告诉孩子:现在得不到这些回报,但将来得到的回报会更好。它本质上是一种对欲望和需求的抑制,用未来的回报来激励自己。

“适时反馈”则是在达成目标的整个过程之中,将回报一点点分摊在完成每一部分任务中,让孩子从过程中获得乐趣,同时把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视为一种回报。

举个例子:孩子想吃肯德基,父母说,如果你坚持做一周家务,周末就带你去吃肯德基,这种钓鱼的方法就是“延迟满足”;父母没提要求,看见孩子主动做家务,给予小小的表扬和鼓励,这就是“适时反馈”。

如何正确地“延迟满足”

一、“延迟满足”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第一种情况,孩子2岁以下时,对温暖和安全感的需要,不能够延迟满足。比如,宝宝在床上哭,不能不管他而让他一直哭。如果在这个时候让孩子缺乏了安全感,他在长大以后,会不断地去寻求这种感觉,而导致他在成年以后对生活作出错误的判断。

另外一种情况是,“延迟满足”不是“不满足”,不能让孩子认为家长失信。只有遵守承诺,孩子才会发现等待是值得的,内心充才会满信任。当孩子需要一个他喜欢的东西时,可以跟他说:“我们等一等,过几天如果你还想要,那么我们再来看,好不好?”如果孩子对于有些东西的爱好是瞬间和暂时的,等一等就能够让他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它?”如果确实一段时间以后,他还是很想要这个物品,就可以满足他。养成这种习惯,他们会去追求那些更有价值的生活、更长久的满足。

二、真正的“延迟满足”应该是孩子主动的、自愿的

“延迟满足”不是家长强迫孩子去延迟,而是孩子自主选择延迟。家长应尽量多一些耐心和温柔,多给孩子几种选择,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被迫的延迟满足,是家长不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表现,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控制,甚至感受到不安和不被爱。相反,把延迟满足的掌控权交给孩子,才能真正内化成让孩子受益的自律能力。

三、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分析延迟满足的利弊

想要孩子配合延迟满足,父母首先要帮孩子分析出等待的利弊,然后孩子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定。例如,孩子持续较长时间看动画片,中途电视暂停遭到了孩子的反对,很显然,动画片的诱惑让孩子不愿意等待,可以选择孩子情绪很不错的时候,跟他聊一聊为什么不能一直看电视,说一些孩子能直观体会的感受如“视力下降”、“眼睛劳累”……分析也需要讲究方法,家长需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同样也可以用图画来展示。

四、让孩子学会靠努力来获得满足

当孩子产生一个愿望和需求的时候,尽可能让他不容易得到。孩子向往的东西要通过努力才得到,会让孩子觉得有价值,同时这样做给孩子提供了努力自主的机会。如果孩子有足够学习自主的机会,而且他的情感能得到合理的回应,孩子就能体会到努力做事情本身的乐趣,他的自控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Mischel W.The psychology of action:linking cognitions and motivation to behavior[M].

[2]望南兰.不同情景顺序下幼儿延迟满足策略的实验研究[C].华中师范大学,2021.

编辑:杨婷婷

审核:贡翀 于家伟

图片来源:所有插图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