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开展第二十八期学术沙龙

发表于 2023-05-20

【本期导读】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阶层与健康公平实验室”课题组成员见面

(2)本期学术沙龙主题为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on depressive thinking: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主观社会地位对抑郁思维的影响: 一项实验检验)

(3)读书分享交流

(4)不足与反思

(5)组员感想

2021年3月19日晚上19:00-21:30,课题组学术沙龙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文三3-201-2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的主题是《主观社会地位对抑郁思维的影响:一项实验检验》,学术沙龙开始前由2019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杨婷婷主持开场,参与人员为isLBCgx课题组全体成员。

20级心理学研究生于家伟汇报了"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on depressive thinking:An experimengal examination"(主观社会地位对抑郁思维的影响: 一项实验检验)”这篇文献。

研究一个人对地位决定思想和世界观。为了评估一个人在社会经济等级中相对于其他人的主观地位。Adler等人开发出了一种主观社会地位的测量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相对于社会经济等级中其他人的主观等级(见图1)。

研究表明,主观社会地位(SSS)不仅与大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结果相关(Euteneuer, 2014),也可以超越客观的社会经济地位(SES),如收入、教育和职业,来预测健康状况(SinghManoux et al.,2005)。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SSS对抑郁症状有因果影响(Diaz et al., 2014)。然而,SSS对抑郁或健康相关结果的影响尚未进行实验研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超越相关性以建立因果关系。

【研究目的】为“主观社会地位是发展抑郁思维”的一个因果假设提供实验支持。

【研究被试】经过筛选后,最后留下72名白人被试。

【研究设计及实验流程】

【主要研究结果】

1.那些将自己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进行比较的参与者比那些将自己与处于社会顶层的人进行比较的参与者显示出更高的主观社会地位(SSS)评分。

2.暂时较低的主观社会地位(SSS)促进抑郁认知和沉思,但不影响人们的消极认知方式。

【研究讨论】

本实验操纵成功地引发了参与者的主观社会地位(SSS)向预期方向的短暂转移。

虽然我们没有预料到参与者的认知风格在操纵后会保持稳定,这可以解释为人们的归因风格在青春期就稳定下来(Garber and Flynn, 2001) ,因此更难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的不足主要是相对较小的学生样本,中产阶级背景和年龄范围限制了本研究结果的普遍性。然而,实验设计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因果关系测试,观察到的相对差异支持了广泛假设的从SSS到抑郁的因果方向。这对于扩展到其他情感状态和认知过程和对有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献总结与讨论】

该研究结合了来自不同研究传统的抑郁思维的三个概念,使用一种新的操作范式对它们进行了联合检验。并成功地引发了参与者的主观社会地位(SSS)向预期方向的短暂转移。这表明操纵主观社会地位(SSS)来影响健康相关结果的实验检验是有前景的。然而,因本研究被试全部为白人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否能够普遍适用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因摄像机诱发的社会比较,是否存在?以及本实验操纵为何没有引起消极认知方式的变化?针对这三个问题,小组成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汇报过程中,于家伟用生动形象的情景体验活动,重现了作者对“主观社会地位“自变量的操纵过程。各位参与者站在不同状态组被试的立场,体验和思考了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各位同学积极探讨中外文化差异,并对本次汇报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在自由交流环节,杨婷婷对于家伟本次汇报的内容提出疑问:效应量(效应量是衡量处理效应大小的指标。)d太小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于家伟回答到,效应量d的值一般在0.2-0.5之间,效应量太小的实验缺乏实用的价值。杨婷婷接着提问为什么能由消极因素推出主观社会地位对抑郁症有影响?于家伟再次解答,这个实验通过操纵主观社会阶层来影响抑郁认知,沉思和消极的认知方式,来探讨这三个抑郁症前因与主观社会地位的关系。

接下来是导师的见解,“第一张汇报PPT做的很好”导师表示肯定。进而提出:前言要介绍此篇文章要研究的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此问题,前人在这个范围内有过怎样的研究都要介绍清楚;研究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都会有界限,要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对所有人都适用;实验时间也有边界,如实验效果可以保持多久;要严格遵守实验伦理,对可能在实验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被试消除影响;在讨论或结论中需阐述自己的启发,思考文献的不足之处,查找是否有前人已解决了此问题;在文献中看到的一些量表,要将其保存好,花时间认真深刻地认识量表,积极思考量表的作用。老师启发式的要求更像是一种传授,不单单是能提高组员们表达和制作PPT的能力,更是在引导组员们从更严谨的角度看待观点和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沉淀,组员们的视野和知识储备更加成熟,彼此的关系也从礼貌客气变成了可以打闹嬉笑的朋友。新的学期,新的开始,组会的模式和流程也在不断更新,在更放松的环境下本次组会中组员们也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

何慧文:“本次组会中,我意识到在文献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老师对我们的引导,让我更深入的掌握了文献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学到更多出色的学习方法!”

李苏萍:“本次组会汇报的文献提到抑郁与主观社会地位存在因果关系,但通过题目我们可以思考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心理学就是要去探讨一个观点成立的条件。”

杨婷婷:“此次组会了解到了汇报的文献的核心要点,知道了一些在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最感到有意义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文献中思考。”

朱彩云:“本次组会探讨主观社会地位对抑郁的影响,总结沉思、消极认知方式和抑郁认知。让我更加明白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症的联系。”

钟莹颖:“在本次组会中,我明白了因果和相关的区别,同时学到了许多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文献常用的方法让我更了明白以前读过的文献,理清了思路。交流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不断积累知识。”

总结是提升的基础。本次学术沙龙,组员们一如既往保持着认真的求知态度,做笔记、提问题、交流讨论,严肃而不失活泼,但仍有不足的地方:由于本学期汇报模式进行了更改,课题小组成员们暂时还没适应新模式,以至于汇报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汇报时间安排较为混乱;小组成员的互动性不够强,思想碰撞不够激烈。组内成员仍需提高适应力,并且建立一个课题小组数据库,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的收集与整理;组内成员需要培养勇于发言、勇于提问、勇于探索的能力。

本次学术沙龙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学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学术成果不能一蹴而就,但相信在组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促进学术沙龙的不断完善、改进,建设成一个更优秀的团队。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