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开展第二十九期学术沙龙

发表于 2023-05-20

2021年3月19日晚7点,isLBC课题组第二期学术沙龙在文三楼201会议室成功举办。心理学研究生于家伟就“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on depressive thinking: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主观社会地位对抑郁思维的影响: 一项实验检验)”这篇文献作了专题汇报。本期沙龙由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杨婷婷主持,余益兵老师及课题组全部成员参与了本期研讨。

在西方国家,社会和家庭经济的不稳定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经济困难、就业机会减少和帮助家庭成员实现教育目标的资源减少。已有研究表明:与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在低收入家庭长大的孩子更有可能患精神疾病、违法犯罪、经历教育失败,甚至更早死亡(Leventhal et al.,2000; Marmot et al.,2008 )。

主观社会地位(SSS)用来描述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他们认为自己属于哪个社会地位群体。相对于社会经济地位(SES)来说,更加关注个体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已有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了客观的社会经济地位(SES)之后,低主观社会地位(SSS)也能预测随后的健康恶化( Demakakos et al., 2018)。

2016年Schubert等人在《psychiatry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on depressive thinking: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的文章(详情请点击:文献导读|主观社会地位对抑郁思维的影响:一项实验检验)。该文章结合了来自不同研究传统的抑郁思维的三个概念,使用一种新的操作范式对它们进行了联合检验;并成功地引发了参与者的主观社会地位(SSS)向预期方向产生了短暂转移。研究结果支持了广泛假设的从主观社会地位(SSS)到抑郁的因果方向,这是超越、相关性建立因果关系的一项实验检验。

汇报过程中,于家伟用生动形象的情景体验活动,重现了作者对“主观社会地位”自变量的操纵过程。各位参与者站在不同状态组被试的立场,体验和思考了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各位成员积极探讨中外文化差异,并对本次汇报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汇报最后,于家伟提出了三个疑问:①因本研究被试全部为白人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否能够普遍适用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群体?②因摄像机诱发的社会比较,是否存在?③本实验操纵为何没有引起消极认知方式的变化?针对这三个问题,小组成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随后,余益兵老师结合本次研讨的主题对批判性阅读方法做了阐述和讲解。首先,要对理论方面做出自己的思考。理论的假设是什么?适用范围如何?理论的边界条件在哪里?其次,要重视研究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PPT汇报的过程中不要在研究方法部分使用大量的文字罗列,尽量用一张图片概括出作者的实验设计流程及思想。最后,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读论文时需要思考,“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吗?”例如,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此操纵范式开展一次本土研究?在我国“中庸思想”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能否在操纵主观社会阶层后产生同样的实验结果?

沙龙的最后,余老师倡导成员们,在文献查阅过程中可以收集整理一些具有启发式的量表,并花时间认真研读、思考,这将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及文献写作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老师启发式的点评极大地促进成员们提高制作PPT以及汇报表达的能力,也让成员们学会了从更严谨的角度看待观点和问题,提高文献查阅过程中的批判性阅读与思考能力。

总结是提升的基础。本次学术沙龙,组员们一如既往保持着认真的求知态度,积极地做笔记、提问题、交流讨论,严肃而不失活泼。但仍有不足的地方:由于本学期汇报模式进行了更改,课题小组成员们暂时还没适应新模式,以至于汇报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汇报时间安排较为混乱。总的来说,组内成员仍需提高适应力,在工作与学习中灵活变通;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勇于发言、勇于提问、勇于探索的能力。

本期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基于汇报人员的充分准备、指导老师的严谨点评以及组员们发自内心的求知热情。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本期isLBC课题组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文献导读网址链接:https://www.kdocs.cn/l/clDoClQJB8qn[金山文档] 文献导读.docx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