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开展第四十期学术沙龙

发表于 2023-05-21

2021年11月13日下午两点十分联合组会于雁山校区文三201-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研究生张薇担任主持人,唐文清老师、余益兵老师、张凤娟老师和全体大组会成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


第一位汇报人是21级心理学研究生曾璐璐。汇报主题为:“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研究及其应用”。


首先,曾璐璐介绍了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内涵、结构。积极青少年发展是指个体理解并作用于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指一套个体和组织促进青少年能力提高的原理和方法,还包括那些推动青少年发展进程的实践或活动。积极青少年发展包含能力(competence)、品格(Character)、信心(Confidence)、联结(Connection)、关心(Caring),即积极青少年的5C结构。青少年通过利用外部环境资源使五种积极的个人特质不断得到发展,最终形成理想人格,形成第六个“C”,即贡献(contribution)。而中国文化下也有独具特色的青少年积极发展,包含能力、品格、自我价值和联结。同时,研究者还相应地编制了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Chinese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Scale,CPYDS),以测量我国青少年积极发展水平。

其次,她介绍了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相关理论。心理弹性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能量,不会轻易被严重压力或逆境摧垮,而是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在环境中的资源获得良好的适应和发展;发展资源理论认为,青少年可利用外部资源(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环境特征)和内部资源(青少年具有的技能、价值观、能力和自我知觉等)获得积极发展;关系发展系统理论强调,积极青少年发展通过个体优势和生态环境资源双向互动、互相作用,进而影响个体的贡献和风险/问题行为,而贡献和风险/问题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个体优势的塑造和良好生态资源的获得。

接着,她分享了当前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有研究者发现,积极青少年是青少年健康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是心理健康的强有力保护因子(增加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降低抑郁症状等)。此外,经过研究者对积极青少年发展项目的回顾和评估发现,积极青少年发展干预项目有利于健康行为的预防,因此国内外致力于开发积极青少年发展项目,如美国4H青少年发展教育项目、香港P.A.T.H.S.项目,这些项目旨在让青少年发挥自身特长,挖掘自身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达到青年的整体发展,减少风险行为的目的。

最后,曾璐璐表示,目前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还需继续深化,需要跨学科、跨区域开展我国积极青少年发展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结合当地青少年发展特征探索其积极发展的规律,并寻求最优办法提升青少年在逆境下良好适应乃至获得充分发展的能力。

第二位汇报者是21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陈桦,汇报主题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导致攻击:社会剥夺理论的检验》(Su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Causes Aggression: A Test of Social Deprivation),该文于2016年发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首先,陈桦介绍了社会剥夺理论,人格黑暗四分体以及大五人格理论,并且相对剥夺理论预测了较低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会导致攻击性的增加,文章基于相对剥夺体验的模型,提供了一个综合测试,测试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攻击情感和行为。

研究1a到研究2运用了相关分析,验证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攻击特质、攻击性呈负相关,并且劣势感知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特质攻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但是这些相关性没有合适的因果解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3-6采用了实验设计。

研究3主要测试劣势感知是否可以解释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攻击性情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劣势感知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敌意状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并且劣势感知与敌意水平呈正相关。

研究4运用大数据统计的虚假反馈信息的方法,并且对负责开发这个系统的博士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反馈操纵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人们感受到的敌意越多,他们对这位博士生的评价就越负面。研究认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劣势感知,而劣势感知又会影响攻击情感,而攻击情感最终会对攻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5主要检验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是否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增加,甚至是对被试的劣势经历无关的目标。结果表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会对中性目标采取攻击行为。

研究6运用了巫毒娃娃的方法来检验研究5中对中性目标采取攻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还是只是为了攻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无法抑制他们的敌意情绪,即使面对的是一个无关的人。

最后,陈桦表示,本文揭示了如何减少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的攻击性情感和行为,最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劣势经验,比如通过缩小实际的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的个人相对剥夺感,这样也会减少人际间的敌意。

第三个汇报人是20级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张文。汇报主题为:《自我扩张模型及其在亲密关系中的研究》。


张文首先讲述了自我扩张模型提出的背景、相关概念、研究领域,并指出,最初建立自我扩张模型是用来回答“人们为什么要发展和维持关系”这个问题的,其中包括:人际关系领域、群际关系领域、戒除烟瘾、个人扩张等研究领域;而且当前研究在西方心理学界已经在该领域开展了自我扩张相关的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国内研究却非常匮乏。

之后讲述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关研究,分别有择偶、浪漫关系、关系质量变化、不忠与关系破裂、关系维持。每一个方面都用真实的文献研究来说明,讲得栩栩如生,八个国内外研究可以让听众充分理解。

自我扩张理论作为新兴理论,从提出开始就根植于亲密关系领域,这一步对亲密关系的研究具有跨越性意义。相对于亲密关系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如社会交换理论、依恋理论和进化理论等,自我扩张理论则更多从动机角度解释, 强调关系带来的新颖性和兴奋性,而自我扩张大小则由伴侣当前提供的新颖经验所决定,自我扩张理论的关注范围更广泛, 从关系建立到关系破裂与维持均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最后张文讲述了该模型的反思和启示。当前该模型有四个方面局限,分别是:(1)研究还停留在描述阶段,具体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2)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伴侣关系,忽略了其他类型的研究;(3)鲜有研究关注成对伴侣的自我扩张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4)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不利于跨文化研究和推广。并对每一个局限都提出应对补足的方法。

 

老师与同学们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汇报一(曾璐璐):

曾璐璐汇报了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儿童青少年研究及应用,组员和老师们提出想要知道国内关于青少年发展的具体实施案例,曾璐璐表示此前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较少,对此,老师指出国内相关项目可能还未成体系或者尚未开展宣传。另外,唐老师表示,积极青少年发展干预项目的实施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推行,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的多方配合。

汇报二(陈桦):

陈桦汇报的研究共有7个研究项目实施,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个体攻击性的关系,研究中共使用了四个量表。对此,余老师指出要把这7个研究实施的逻辑关系弄清楚,并鼓励陈桦积极挖掘在7个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去探讨后续研究该如何去实施。

汇报三(张文):

张文汇报了关于自我扩张模型及其在亲密关系中的研究,因为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国外有较多学者开展此类研究,研究结果也大多出自国外,对此,组员们提出可以研究中国文化下婚姻关系中的自我扩张;并且可以比较中西方不同文化下亲密关系的维持机制(付出vs自我扩张)。

以上就是本次联合组会学术沙龙的主要内容,组会期间,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老师的回应与对问题的探讨也引发大家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探索求知的精神,汲取经验,不断成长。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