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开展第四十八期学术沙龙

发表于 2023-05-24

2022年4月23日下午2点半,isLBCgx课题组第四十八期学术沙龙会议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行政北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罗友琴同学担任主持人,由21级研究生贡翀进行汇报和分享,余益兵老师和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学术交流探讨。主持人在介绍本次学术沙龙流程与规则之后,宣布本次学术沙龙正式开始!

第一环节: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一分钟分享,汇报自己一周的科研进展程度和学习生活。其中,部分在校研究生主要是在准备开题、课程作业汇报以及各类比赛;在校本科生进行课程作业撰写与修改,其余本科生参与校外实习中。

第二环节:文献汇报。21级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贡翀汇报了2021年发表在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的文章:《Advancing developmental intergroup perspectives》(推进社会阶层的发展性跨群体视角)。

首先,点明社会阶层含义,作者Mistry将社会阶层定义为一个社会群体和一种身份,它通过日常经历和互动获得其意义,并对个人的思想、影响、动机和行为产生相关影响。

其次,引出关于群际间的两个发展理论:发展群际理论(OIT)和社会认同发展理论(SIDT)。发展群际理论(DIT),主要描述了刻板印象和偏见形成的经验基础和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儿童将群体挑选出来作为刻板印象和偏见的目标,将特征与群体联系起来(即刻板印象),并发展情感反应(即偏见)。社会认同发展理论(SIDT)认为儿童早期的群体间偏见是群体内偏好的表现,而不是群体外敌意的表现(即,更喜欢内部群体而不是外部群体,但不是主动不喜欢外部群体)。随后出现的偏见被认为是由于将消极的外群体态度作为内群体身份的一部分而产生的。DIT和SIDT这两种理论虽然对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强调相对不同,但都承认环境影响的关键作用,也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这些心理过程是行为的根源,理解它们是消除歧视的关键,而这种歧视让不公正的社会等级制度得以持续。

接着,在群体间发展视角下应该如何去看待社会阶层的相关研究呢?作者联系以上两个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初步命题。在社会阶层和DIT的中:命题一说到,对儿童来说,社会阶层在感知上是突出和可区分的,但是发展时间较慢的社会类别。命题二提出,儿童会发现并使用社会阶层的类别标签。命题三阐明,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社会阶层对他人形成刻板印象。同样,在社会阶层和SIDT中,也提出了三个初步命题,分别是儿童可以在群体内认同自己的社会阶层、孩子们会寻求与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群体认同,和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的儿童表现出更大的内群体偏好。

随后,通过整合DIT和SIDT来理解发展中的社会阶级观点,证据强调需要从两个理论中更好地整合互补的预测观点,以更精确的描述和解释发展中的社会阶层概念,那么这些理论必须整合的一个领域是社会阶级群体地位的作用。理解相对地位的概念如何在发展社会阶级观点中发挥作用,需要整合跨DIT和SIDT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洞察力,并为儿童和青少年走向经济正义的行动做好准备,所以这篇文献希望通过综合以前不同领域的证据来推进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此过程中,作者强调了发展社会阶层信念和态度的研究如何为跨理论整合提供了机会,并提出了新问题,即儿童如何体验和推理他们的社会世界。

最后,汇报人21级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贡翀说到该研究的不足之处:研究人员还需调查富人和穷人之外的群体的信念,或直接评估儿童的社会阶层群体认同和归属,以及与态度和行为的关联;同时相关研究基本都集中在美国背景下,那么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下,这些结果是否成立还有待观察。

第三环节:点评分享

20级研究生于家伟点评:这是一篇汇总性文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可以看出贡翀做了大量的工作,汇报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相关文献,肯定了她敢于挑战有难度文献的勇气,并进一步称赞了其清晰合理的逻辑思路。随后希望课题组全体成员就此篇文献积极交流,敢于提出问题,进而才能培养热情好问的科学素养。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本期isLBCgx课题组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以上就是本次学术沙龙的主要内容。


编辑:郑婧馨 邹瑜瑜 朱彩云

拍摄:朱彩云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