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开展第五十七期学术沙龙

发表于 2023-06-07

2023年5月22日晚,isLBC课题组第五十七期学术沙龙会议于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文科楼3-109室成功举行。本次沙龙由李小雯担任主持人,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21级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贡翀、22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周婷婷进行汇报和分享,第二部分是课题组成员汇报近期研究进展。余益兵老师和课题组成员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图1)。

图1 组会部分参会人员(线上+线下)

第一步部分,首先是贡翀汇报了研究设计《青少年孝道信念对其道德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她在引言部分指出“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核心,紧接着阐述孝道与道德动机的关系,介绍了叶光辉的双元孝道模型(the Dual Filial Piety Model, DFPM)如图2所示。根据社会沟通理论(social communication theory)强调了一种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对儿童个体的道德理解的影响。此外,人们的亲社会行为受到决策者与决策对象之间社会距离的调节,(Chen et al., 2009; Christensen & Gomila, 2012; Sarlo et al., 2012)。例如,与陌生人相比,人们更愿意牺牲自我利益去帮助亲人和朋友(Loke et al., 2011; Miller & Bersoff, 1998),并在社会困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共情(宋娟 等, 2016)、信任与合作等亲社会行为(Chen et al., 2017),也会更愿意损失自我利益来减少欺骗、电击等伤害行为(Crockett et al., 2014; Zhan et al., 2020)。最后,详细阐述了四个分研究,如图3所示。

图2 双元孝道模型

图3 四个研究

接下来,周婷婷汇报了研究设计《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影响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两亿多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幸福生活。其次是研究目的,从中小学教师个体感知层面出发,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探讨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幸福感。再次,介绍了研究相关的概念(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教师幸福感、边界分割偏好、工作家庭冲突)及其测量方式。最后,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并展示了模型图,如图5所示。


图4 介绍概念

图5 模型图

余老师针对两位同学的汇报提出了一些共性的建议:(1)各分研究间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不可拼凑研究。(2)需要区分一些概念,不同量表所使用的概念是否一致。(3)实验材料必须直观易懂,且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预研究。(4)加强对以往文献的分析梳理,找到最新的、重要的文献进行评述,避免主观偏好,如前人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目前存在什么问题。(5)凝练研究问题,找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参会研究生分别汇报了目前的研究进度,余老师希望大家沉下心看文献,细化并改进研究方案,规划并合理安排好时间。

最后,本次沙龙让课题组成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以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大家一起努力克服研究中的困难。至此,本次学术沙龙在圆满结束!


编辑:李小雯 陈丽丽

审核:余益兵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