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

发表于 2023-05-25

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主观社会地位研究项目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资助

根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信息,研究所负责人余益兵教授主持申报的《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主观社会地位:构成要素、获得机制与影响作用研究)拟再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立项,全国仅有七项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研究获得资助,立项率为全国总立项(n=2813)的0.25%。

社会地位是个体社会存在的背景和身份,对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方式产生潜在的广泛影响。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农村留守儿童普遍被认为是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典型代表(周宗奎,等,2007;申继亮,等, 2009)。随着2020年前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的逐步完善,当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了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教育、健康、安全照料等刚性需求以后,如何精准聚焦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获得感、成就感、希望感和受尊重感,减少校园欺负和身份歧视,培育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将是今后一个阶段一项新的重要的前瞻性课题。

本课题聚焦“主观社会地位”这一教育和健康公平的关键心理社会变量,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主观社会地位获得与功能传递的整合理论模型进行探讨。

一方面,从“主观社会地位”这一角度切入研究,有助于打破“低社会地位-教育与健康不公平”的线性阶梯效应,从而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正向思维,为精准教育扶贫提供中国观点和证据。另一方面,通过揭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社会地位的构成要素、获得机制及对身体-心理-社会健康的影响作用路径,可以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教育关爱介入模式提供启发,为2020后脱贫曾留守家庭子女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一种的新的观察视角。

本项课题是本团队在“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社会地位”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下获得的第四项省部级课题基金资助。此前余益兵教授申报的“服务性教育实习干预促进贫困留守儿童学业社会阶层流动的混合队列研究”获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年面上项目、杜宜展教授主持申报的“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社会地位的形成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获批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9年度规划课题、余益兵教授主持申报的“基于社会地位提升的城乡留守儿童精准关爱模式建构研究”获批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9年度重点项目。此外,团队核心成员陈志英老师也先后于2016年和2017年获得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和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本次教育部规划课题的立项,既是团队负责人始于2011年获批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分离适应过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成果的深化延续,也是农村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团队在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社会地位研究领域的最新拓展。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