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研背景
1.1 关注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教育、寻求更好发展,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被迫留在了农村家乡,由他人监护照料,亲子长期千里之隔。这些本是掌上明珠的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的产物,他们大都处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因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认识、改善留守儿童现存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更加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关注留守儿童发展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中之中。
1.2 国家关于留守儿童出台的相关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等国家机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高度重视。自2003年至今,国家出台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关爱政策内容越来越详细,措施越来越切合实际,与农村教育和未成年心理健康等政策更加契合,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全方位的协作。2006年7月全国妇联提出《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在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要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同年10月,国务院联合12各部门设立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2007年全国妇联联合13个部门再次提出《关于开展“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的通知》,关注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等问题。2011年全国妇联提出《关于开展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至此全国妇联的意见与措施得到正式的落实。教育部、中组部等六部委、国务院和民政部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与青少年、农村教育等和留守儿童息息相关的政策,例如教育部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受教育质量于2013年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分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并明确了留守儿童工作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特别是2016年,国家在一年之内出台了五部关于留守儿童的政策。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两部《意见》出台为社会切实落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11月至2017年年底,民政部等部门将在全国联合开展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为主题的农村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至此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措施从纸上真正踏到地上。
1.3 地方关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政策
在国家政策颁布的同时,各地方政府和学校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工作,扎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了留守儿童亲情关爱的模式。
在福建省内云霄县在城镇化进程中,7000多名“留守儿童”由此产生。因隔代监护、寄养监护,“留守儿童”安全缺保、教育缺位、亲情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日益突出。云霄县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工作,扎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了“54321”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新模式,全力打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4321”是指五清楚、四优先、三沟通、双管理制度和一对一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做到“五清楚”;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做到“四优先”;坚持与留守儿童本人、远在他乡的儿童父母、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三沟通”;对留守儿童实行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帮扶“一帮一”。
1.4 学校对于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政策
闽南师范大学(更名前为漳州师范学院)在顶岗实习措施的基础上,经过25年的高校师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小学校借助实习支教师范生进行实践探索、地方教育局有组织实施配套改革、高校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进行应用推广等四个阶段,最终形成“基于实习支教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协同体系”或称之为“基于协同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项目。这个项目的核心内涵是: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阳光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实习支教师范生专业精神培育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两翼,以农村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师范生实习支教为平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合力监护、相伴成长。
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正式公布“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闽南师范大学赫然在列。随后福建省区域农村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农村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成立。本研究所致力于多学科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政策、教育公平与积极发展研究。前期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需求评估、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等领域发表系列论文。目前,本研究正参与学校的“基于协同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项目。
1.5 调研的必要性
所谓调查研究也就是深入到现场进行考察,也只有这样才能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也是人们真正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
为了真实了解留守儿童关爱政策的实施、“54321”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新模式和支教师范生与留守儿童一对三帮扶的具体情况,进而为学校未来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提供依据并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支教---帮扶工作提供建议,从而进行了此次调研。
2 调研之路
4月27-28日,农村学生与发展研究所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余益兵博士带领研究所成员李艳如和刘娟对云霄县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上的实际情况进行为其两天的调研,期间共走访了火田中学、云霄三中与云霄五中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均是闽南师范大学实习支教的教育基地。三所学校与闽南师大协同建立起了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在双方的努力之下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情况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2.1 三所学校调研之行
4月27日上午在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余博士一行人来到了云霄县火田中学,火田中学是背靠拜岳山且离县城最近的一所农村中学,也是云霄县农村中学中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此校的朱怀荣校长亲自迎接我们,并热情地而坦诚地向我们介绍了火田中学对于他们学校留守儿童的详情和“54321”帮扶项目的开展成果,随后引领我们参观了“留守儿童之家”和亲情聊天室,为我们解说了他们开展的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活动,并赠与我们他们汇编的材料。同时,余老师也对前来支教的本校实习师范生进行亲切交流,了解实习生们在留守儿童一对三帮扶项目上的困难,关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
经过短暂的午休,我们用一下午的时间走访了云霄三中与云霄五中两所学校。在经过“山路十八弯,山路九连环”的道路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位于半山腰的云霄三中,这个学校是云霄县最为偏僻的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人数也相对较多,比例较大,一个班级五分之三都是留守儿童。在这里余博士及其研究所成员参观了三中的留守儿童关爱室并与正在备课的实习支教生深入地交流了他们在这里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日常点滴,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结束这里的调研后,我们又来到在归程途中的五中,五中的校园是依山而建的最美校园,这里的校长也是一位心地善良、性格直爽的人,他真诚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中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感叹教育需要学校—家长联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在这里了解完情况后,刚好是学生们晚饭时间,我们亲眼看到学生充满朝气的笑脸,感到乡村学校的乡土气息,最后余博士就如何增加对孩子的关爱与五中校长展开了交流,双方就后期的合作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愿景。双方就进一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等内容达成了共识。
2.2 实习支教生的心声
在调研期间,我们也结实了一些实习支教生,对他们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其中在火田中学简短地访谈了三名支教老师,在三中访谈了一个实习支教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到目前学校留守儿童现存的一些问题,以及了解他们在关爱留守儿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良好措施。
在火田实习的三位支教老师是已经实习支教大约三个月,她们的专业是英语因此任教课程是英语。她们谈自己在支教之前都会听余博士的讲座,那场讲座让她们学习到授课方面较多知识、关爱留守孩子的方法。但因讲座很少所以在学校里习得的教书技能并不是很多,刚来授课的时候还是很紧张。不过让她们感到欣慰的是学生的年纪相仿,孩子们乐意与她们交流的。每逢下课孩子们总会围着他们问东问西,小秘密也喜欢与她们分享。面对比较调皮的孩子需要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并且努力地成为他们的朋友;班里的留守儿童并不是很多,但她们每个人还是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那些孩子相比其他儿童显得害羞一些,不喜欢与人交流,但是学习比较努力;他们的父母平日不在家里,所以一般在学校寄宿,而实习支教老师周末留校,这时候就会陪着这些留守在学校的孩子:白天带孩子们去踏青,晚上就是去孩子的宿舍与他们聊天。虽然她们才实习三个月,但是她们天生敏感的气质却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对他们给予帮助。但是他们也反映这里的孩子平时礼貌用语使用较少,较多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不会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在云霄三中调研的时候我们与一名英语专业的实习支教老师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她也是大三下半学期来实习的,同时自己也在准备考研的事情,与她同来的还有马克思专业的一些同学,只是那些支教老师正在上课,没办法加入到我们的谈话中来。闭塞的山路导致她较少回校,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住校生。她在学校自己帮扶了三个留守儿童,与孩子们的感情很好,每次一下课或者一放学三个留守儿童都会围着她。当我们谈到关爱留守孩子良好方法,她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们要的并不多,只要你足够的关注他们那么孩子们便会满足了,也觉知到自己在老师心中也是有地位的就会表现的比较听话”。她也告诉我们一个例子:班里有一位同学成绩非常的差,班级倒数第一,当她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就主动的找到那个同学,询问原因。后来还跟那个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突飞猛进,一下进到了班级前三十名。
3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走访以及对四位实习支教老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云霄县留守儿童的一些现状。云霄县地处山区,相比其他的县城交通比较不便,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都会外出务工,所以留守儿童会比别的地方较多一些。
3.1 留守儿童的生活经济状况
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外出务工,但这并不代表留守儿童的经济状况就比普通孩子的家庭情况差,相反有时候留守儿童拥有的可支配零花钱甚至比普通孩子还要多。因为他们的父母亲不在身边,无法更多地在身边照顾孩子,所以就在金钱上弥补自己的孩子。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国家会对留守并住校的孩子一些补助,他们平时都是寄宿在学校里,平时学校又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午饭,所以这些钱就会节省下来成为他们的零用钱。所以在经济方面留守儿童并不是处于弱势的,当然并不排除还有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
3.2 留守儿童的在校学习状况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走访和与四位老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体上跟孩子是否是留守儿童并没有很紧密的关系,有些留守儿童在班级里还名列前茅。大多数的留守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亲外出务工为自己的生活辛苦的打拼,这样的孩子大都在学习上十分努力刻苦。他们努力地学习以换取一个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父母。同时在留守儿童之中也存在相反的情况:自己的父母不在家,平时家庭作业上遇到什么困难,爷爷奶奶并不能及时地提供帮助,不懂的地方越积越多,最后孩子就成为学习上的困难儿童,成绩不理想。但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受很多情况的影响。我们不能够只通过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判定孩子的好坏。
3.3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调研的学校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各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消极抑郁,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因为父母长期在外,爷爷奶奶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孩子的照顾大都是生活上的,而对孩子的心理很少的关注,即便是他们注意到孩子的内心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合理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另一方面孩子虽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很是亲近,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心理,他们又会变得缄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我们在调研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佐证了以上的论述,留守儿童比普通的儿童变现出更多的沉默、害羞、退缩。他们在遇到问题而自己又无力解决的时候较少寻求外界的帮助。这就需要在校教学的老师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于孩子身上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排解不良情绪,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4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阻力
4.1 学校层面
留守儿童的发展是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的,因为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学校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的热情。一个教师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就是他对教学的热枕,在我们调研的这几所学校里,虽然老师都是按时给学生上课,但是他们并没有很积极的关注孩子们,所以孩子们很少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很多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心事也不是跟老师说,跟老师的关系自然而然就不是那么的亲近了。另外我们在调研时也了解到孩子是有大量的课余时间的,只有我们的实习支教老师会在这些时为我们的孩子补课,正式的任课老师是不会给孩子提供这一免费服务的。不仅如此孩子老师的关系不亲密也是有原因的,我们的实习支教老师在课后总会跑到学生的宿舍跟孩子们聊天。正式的老师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并不积极,所以等我们的实习支教老师一离开,孩子们又失去了倾诉的对象。
2.学校的设施。每一所学校或多或少的都有留守儿童,学校里也为留守儿童设置了留守儿童关爱室,但是这个关爱室里面的设施还很简陋。只有电话与一些孩子的档案,学校里也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老师。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是不愿意去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室的,因为如果自己去了就是在向所有人宣称“我是留守儿童”,他们不愿意与众不同。所以学校的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室如同虚设。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找一个更好的关爱孩子的办法。
4.2 家庭层面
家庭层面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家长对留守儿童的陪伴与关怀问题以及父母亲对孩子抚养与教育的理念问题。
1.父母的抚养理念。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有时候部分家长逢年过节都不回来,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席使得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存在愧疚感,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就会不那么的严厉,就会尽量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他们觉得满足了孩子提出的某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放低了之后孩子就会变得很难管教。他们不听爷爷奶奶的话。在我们调研期间与这样的孩子谈话他们也表现的无所谓的样子,不会很认真的与我们沟通,这些都是父母亲不正确的抚养理念造成的。
2.父母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理念上,有些家长就会显得急功近利,因为自己外出务工供应自己的孩子上学,他们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孩子的身上。在调研中有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压力很大,父母亲在外务工平时很少在自己的身边陪着,平时打电话的时候只是问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点也不关心他们生活的是否快乐,当他们学习成绩好的时候父母就会很开心,当他们没有考出好成绩的时候,父母亲就会指责他们不争气,孩子们就会变得很消极。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些父母的教育观念,让孩子认为学校已经成为他们“上班的场所”,去学校上课就可以获取报酬,这种方式成为部分家长鼓励孩子接受教育的“好方法”,孩子们都积极来上学。
4.3 个人层面
留守儿童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调研中我们遇见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给人的的感觉是很不同的:有些比较积极,有些就比较消极;有些比较的活泼,有些就比较沉默。在我们调研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留守孩子,他们习惯了给自己做计划并且认真的实践,在学习上也很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还有孩子把留守儿童当作自己权利的资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外界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如果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原因,并积极的寻求解决的方法,那么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5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相关建议
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发生的一些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为此针对调研中三所学校存在的问题,就留守儿童的发展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5.1 社会方面
提倡社会不再把留守儿童当作问题儿童来看,留守儿童污名化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上的帮扶活动不再强调留守儿童,可能更能让家长与孩子接受。另外,孩子的父母外出,在留守儿童所在的社区可以建立一个留守儿童服务站,大溪镇上的七彩小屋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课余的时间孩子们可以去这样的一个地方,既可以放松又可以及时的陪伴。积极的开展社区关爱,是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措施。社会上能够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父母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能,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而言也是一件及其有利的事情。
5.2 学校方面
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来保护留守儿童,促进他们发展。首先学校能够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一份“成长档案”,动态的检测孩子在学校的发展状况,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学校应当设置相应的关爱室,但是不应该只针对留守儿童,而应该针对全校的在校生,这样留守儿童才会有一个平等的心态看待自己与他人。再者,学校应该适当的安排老师来关爱特定的留守儿童,因为只有实习支教生的关爱力度还是太小,并且实习支教生只是实习六个月就返校了,时间上也短。最后学校可以适当的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展开一些主题班会或是相应的学校活动,这样都能够很好的起到关注孩子的作用。
5.3 家长层面
这方面主要就是希望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抚养与教育理念。家长虽然外出务工,但是思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业余的时候可以阅读一些教育学的书籍。密切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孩子的生活与心理问题,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另外虽然父母外出务工,很少有时间陪着孩子,但是也不能仅拿金钱补偿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形成一个错误的理念。可以用这些钱来给孩子买一些书籍或者学习用品。此外,家长应该定期的给家里打电话,如果工作的地方距离孩子不是很遥远,那么经常的回来看看孩子对拉近亲子间的关系。
编辑:李艳如 刘娟
拍摄:李艳如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