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的七个误解

发表于 2023-06-01

“孤独”(Loneliness)这个词语,似乎逐渐成为一个流行词汇,甚至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孤独盛行的社会中。据网易音乐云检索,包含有“孤独”的音乐有将近20首。麻省理工学院的雪莉·特克尔教授写了一本书名为《群体性孤独》的书。在这本书中,他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退。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讨论孤独的文章和观点。但这些文章和说法都是对的吗?还是说,他们所谈论得其实是一些虚构的东西?近日,Manuela Barreto博士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在线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Seven Myths About Loneliness”的文章,提出了人们关于孤独的七个可能的误解。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个误解:我们现在真的生活在一个孤独大流行中吗?

截至目前,学术界和医学界对此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有我们获得更多的证据来比较孤独在不同时期的流行程度,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才有可能做出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孤独大流行的社会中的初步判断。


第二个误解:孤独总是一件坏事吗?

根据定义,孤独通常被认为是令人厌恶的,但对孤独的定义并不排除它可以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另外,即使孤独令人厌恶,它也不排除它能够给人带来积极的结果或起到推动性作用。如果孤独感能让我们意识到重新与他人发生联结的重要性,那么它至少产生了一个好的结果。可见,孤独未必总是一件坏事。


第三个误解:我们中的一些人只是“孤独的人”。

如果有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感到孤独,人们很容易把他们标签为“孤独的人”。Manuela Barreto博士认为,将一个人定义为一个“孤独的人”并没有太大意义。他认为,鼓励人们说自己“感到孤独”更有帮助,或者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感到孤独。“孤独”并不是关于我们是谁,它也不是我们自身人格的一部分,而是关于我们当下的心理感受和我们的生活状况。这样的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并有可能通过具体的行动扭转这些状况——在这里的“我们”至少包括各级政府或组织,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 所以,不要轻易给我们自己或其他人打上“孤独的人”的标签。


第四个误解:孤独只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问题吗?

我们经常听到上面这句话,甚至因为听得太多把它当成是真的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样本都能分析出这孤独感的得分峰值存在于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上。即使从这两个峰值的角度来说,它所包含的不确定的方面要远远大于它所清晰揭示的程度。夸大年龄的重要性,反而容易掩盖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缺乏与他人联系的机会、社会排斥和地理上的孤立。孤独可能存在于每一个年龄阶段。


第五个误解:“出去散散心”能解决孤独问题吗?

孤独是重新建立社会联系的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确需要“多出去走走”。但是,多出去走走并不总是可行的,也不是解决孤独的最好方法。例如,如果你因为受到歧视或排斥而感到孤独,出去走左只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如果孤独与抑郁、焦虑、自卑联系在一起,那么社交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慢慢地、温柔地重新建立联系,周围的人对那些感到孤独的人更敏感一点,而不是简单地敦促他们“多出去走走”。解决孤独问题,要视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六个误解:关于孤独的数据真的告诉了我们关于孤独的信息吗?

当有人说他们不孤独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不孤独,可能意味着承认孤独太痛苦或污名化。在孤独感的测量中,直接提到孤独感的人比不直接提到孤独感的人得分要低。也许有些人觉得很难承认自己是孤独的,因为那是社会上不被多数人赞成的东西;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就是所谓的“孤独”。


第七个误解:社交媒体是魔鬼吗?

对此,很多人来说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孤独日益增长真的是社交媒体的必然产物吗?社交媒体可以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如何使用它决定了它是否会让我们更加孤独。如果我们用它来扩展我们的线下社交关系,而不是取代它们,它就丰富了我们的社交生活。如果没有其他社交途径,使用社交媒体实际上是在丰富我们的社交生活。因此,正确使用社交媒体,不是用于取代其他社交机会,它也能拓展或丰富我们的社交生活,而并不必然让我们更加孤独。(编译:杨婷婷,余益兵)

资料来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identity-and-community/202011/seven-myths-about-loneliness?collection=1153339

注释:

[1]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2]污名(Stigma),是指由于虚拟社会身份与实际社会身份之间存在差异而导致的一种具有深刻耻辱的属性。污名指向个体不受欢迎的负性特征,被污名者常常受到人们的歧视。


版权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偏乡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计划课题组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路1号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