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上午9:00整,isLBCgx课题组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文三107教室举行第五十九期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线下参加人员有余益兵老师,课题组21级社会心理学贡翀、应用心理李小雯;22级教育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学贾梦培、学前教育杨秀丽、心理健康教育周婷婷和张旭阳6位研究生; 19级应用心理学何慧文、李苏萍、21级应用心理学陈丽丽、朱丽娟4位本科生。线上参会人员有22级应用心理研究生李玲艳和21级学前教育本科生郑婧馨。
图1 线下参会人员
活动正式开始前,两位前来旁观学习的22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莫芳敏和章佳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图2 22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莫芳敏自我介绍
图3 22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章佳钰自我介绍
本期沙龙主题环节是《社会比较的起伏:同化和对比的机制》,由22级应用心理研究生李玲艳同学汇报,22级学前教育研究生杨秀丽主持。
图4 李玲艳汇报文献主题
生活中潜藏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比较。如:久别重逢的同学分享自己买了名牌包包、朝夕可见的街坊邻居开着耗油量大的SUV、亲戚说自家孩子考上名校等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微妙的传达出自己的聪明、富有、或者成绩优异。而作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信息处理者,人们往往会通过将细节与自己联系起来,来处理、理解和评估这些信息。当面对这些信息时,人们会产生同化效应,觉得自己更富有、更聪明、更勇敢吗?还是产生对比效应,对自我产生质疑呢?
本文通过五个研究考察这一问题:
研究一:
目的:探究比较目标的极端程度是否会影响社会比较结果的方向。
该研究以职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其与一个体育能力中等或体育能力极高的标准进行比较,然后要求他们评估自己的体育能力。结果发现:当参与者与体育运动能力水平中等偏上的人(M=.34)进行比较时,参与者会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也很强,即产生同化效应;而当参与者与运动能力水平极高的人(M=-.34)进行比较时,参与者会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也很弱,即产生对比效应。
因为研究一选取的参与者是专业运动员,故无法实现包括中等和极高以及低标准在内的完整设计,结论存在一定的推测性,于是设计了研究二。
研究二:
目的:进一步验证研究一,即证明与中等水平相比确实会导致同化,而与极端水平相比会导致对比;除此之外,还考察信息聚焦是否有影响。
该研究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让参与者和四位名人运动员对比(四位运动员按运动程度划分如下),再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用两张图片启动操纵信息聚焦,考察其影响。
图5 研究二中四位运动员的运动程度划分
结果证明:在社会比较方面,当被试与运动能力中等偏上水平的人(M = .35)比较时,也会认为自己运动能力水平偏高,当被试与运动能力中等偏下水平的人(M = .13)比较时,也会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水平偏低,即产生同化效应;然而,当参与者与运动能力水平极高的人(M = .35)比较时,参与者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很低,运动能力水平极低的人(M = .12)比较时,参与者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很高,即产生对比效应。在信息聚焦方面,与中等标准之一相比较的参与者判断这两张图片更相似(M = 5.96),而与极端标准之一相比较的参与者判断这两张图片更不相似(M = 5.04)。综上,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机制可能确实是导致同化和对比效应的机制。
研究三:
目的:进一步考察社会比较所带来的自我评价影响。
该研究以学生为参考对象,通过虚假反馈操纵参与者和标准之间的相对位置,让其与简短描述的标准人物在学术表现的关键维度上进行比较,即设计了一个2(虚假反馈:假正向反馈、假负向反馈)×2(标准:高水平、中水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然后回答一系列关于自己学术表现的问题。结果发现,参与者在得到积极反馈后会将自我评估与高标准同化,而在得到消极反馈后则会将自我评估与高标准产生对比,这表明比较结果的方向关键取决于自我和标准在判断维度上的接近程度。
研究四:
目的:进一步考察参与者在相应比较中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信息关注。
该研究以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再次使用图片比较任务来测量这些信息聚焦;然后再通过自我描述和自我评价判断考察产生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结果发现,参与者的自我描述和自我评价判断强烈依赖于比较标准和反馈条件的性质。
研究五:
目的:考察比较产生后,关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信息聚焦方面是否会立即显现出来。
由于在第二和第四项研究中,参与者对关键维度进行自我评价之后,评估了相应的信息聚焦方面,于是设计了研究五。 实验流程和研究四大概一致,不同点在于评估参与者在社会比较之后的相似性信息关注,在社会比较之后立即进行了图片比较。结果表明:当比较产生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不同信息关注方面会立即显现出来。
通过这篇文章的五个研究发现:对比较对象的选择、信息选择性的关注、自己与比较目标之间的位置都会产生不同的比较结果。总之,人们产生同化效应还是对比效应取决于具体情况。在这方面,人们选择谁作为比较标准,批判性地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认知,从而决定了他们认为自己是谁。
有效阅读文献是学习者的必备技能。针对英文文献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余益兵老师以该文献为例,向同学们示范了如何正确阅读英文文献、把握英文文献的关键信息。
图6 余老师英文文献导读
随后,大家还分享了自己阅读英文文献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会筛选文献。文献阅读要从查找、筛选开始。如,可以以时间和主题为条件来筛选。第二,学会查找相关文献。可以从文章的参考文献中找到相关文献,也可以借用软件查找相关文献。如:Connected Paper网站。第三,学会精读和略读文献。为节约时间成本,不是所有文献都值得精读,“标杆”文献必须精读。第四,多阅读核心期刊文献。核心期刊虽阅读难度大,但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其内在逻辑与结构性比普通期刊更强,能收获的知识更多。第五,学会有目的阅读。要带着自己的目的阅读。如,该研究的变量设置是哪些,研究程序是怎样的等。
图7 本科生何慧文分享翻译英文文献
图8 本科生陈丽丽分享翻译英文文献
最后,余益兵老师勉励大家,文献阅读要有一种“死磕精神”。遇到不太理解的部分要及时解决,不能直接忽略或者抱着“猜测”的态度带入理解作者原意;要关注文献细节,尤其重视研究设计部分;多读文献,读好文献。读懂文献是研究生学习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献,才能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到哪一步。
图9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另外,21级应用心理研究生李小雯也分享了“青少年学校地位量表编制的预研究方案”。
图10 李小雯分享预研究设计
在余益兵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课题组定期沙龙不仅促进了同学们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相互借鉴学习彼此的优点和学习习惯,还加深了师生间和同学间的感情。前来旁听学习的两位本科生表示学到了课堂以外的知识,十分满意,同时也表达了回去以后需要更努力。本期沙龙举行取得圆满成功,期待下周六的学术沙龙!
编 辑:杨秀丽 陈丽丽
校 对:李玲艳 李小雯
审 核:余益兵